千年瑶寨向新生,探寻传统民族文化新魅力
--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官方学子探察连南瑶族农村新业态
作者:苗文双、何丹丹   来源: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官方   日期:2024年08月09日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世界唯一的排瑶聚居地,独具风情的千年瑶寨,喜庆热闹的壮瑶节庆和特色歌舞,色彩斑斓的壮锦瑶绣,这些令各地游客心驰神往的少数民族风情,是粤北清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岭南文化的独特一笔。近日,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官方青年韶华队赴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察连南瑶族农村新业态。

历经千年,瑶寨风貌依旧

第一站,团队来到油岭千户瑶寨。油岭千户瑶寨位于连南县城之西南,座落于约800米高的半山坡上,吊脚楼依山而建,聚居着世界唯一的连南“八排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油岭瑶寨历史悠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1000多户,5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律为青砖或木质结构。整座寨子横1300多米,纵900多米,是连南八排瑶风情中最丰富、最生动、历史文化保存最完整且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老瑶寨,是摄影、绘画和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油岭村依山而建,道路陡峭弯曲。山顶的千户瑶寨整齐错落,高低有致,景观壮阔。寨子里多为老人和小孩,老人穿着瑶族服饰在屋门前悠闲地绣起了花,小孩则在欢快玩耍。在油岭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唐罗妹的带领下,团队进入寨子参观和与当地村民交流,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连南瑶族建筑和瑶族人民生活的状态。

瑶族药浴,传承医药精髓

瑶族医药作为瑶族历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用药特点。其药浴疗法,更是代代相传,人人喜爱,家喻户晓。千百年来,已成为瑶族人民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习俗。

为领略瑶族药浴的博大精深,青年韶华队首先实地走访连南自治县东塘村,团队成员与瑶医瑶药传承人沈水桂先生和邓一妹女士交流、访谈,并与他们一同上山采药,山路崎岖,荆棘遍布,过程十分艰辛。

随后,沈水桂引领团队成员到连南瑶医瑶药展示体验中心进行参观,展馆中整齐陈列着瑶族诊疗器具、瑶族特色药物标本、经典瑶医药古书籍等,展示了千百年来瑶族先民的医药理论、诊疗技法等文化遗产。“以前的瑶浴是用药材熬煮,如今我们根据配方制成了简易的瑶浴包,只需以热水冲泡即可。”沈水桂先生介绍道。通过沈水桂先生的讲解,我们了解到瑶浴已走出大山,在保留瑶浴精华的同时,制造出与时代接轨、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新产品。

民俗歌谣,点亮非遗名片

踏入油岭,听歌观舞,风情万种如画卷展开。油岭千户瑶寨风光秀美,风情浓郁,拥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耍歌堂和瑶族长鼓舞。1998年,油岭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在油岭村,有一个“神秘”山洞。沿着蜿蜒阶梯而上,清凉之风徐徐拂来,往深处走,仿若踏入清凉之境,这便是奇洞歌堂。当旅客抵达时,瑶族人民便在此处进行歌舞表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人头攒动。舞者们身背长鼓,随强烈鼓点或跳、或转、或蹲,动作充满力量韵律。他们眼神专注炽热,口中不时有嘹亮呼喊,尽显瑶族人民的勇敢豪迈。现场观众被热情表演感染,不时掌声欢呼声四起。团队成员用镜头记录下这次精彩的演出,为后续连南瑶族非遗文化项目的宣传工作采集了充足的素材。

团队还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油岭村寨积极地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了具有瑶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瑶绣技艺,瑰宝流传至今

瑶绣,指瑶族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技艺独特,五彩斑斓,纹样复杂多变,图案奇异古拙。

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是目前规模最大、瑶族文物藏品最多的瑶族博物馆,也是瑶族历史文化展示、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博物馆在当地开设非遗文化培训班,邀请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非遗传承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带动了周边的实体经济发展。瑶绣非遗传承人房春花就是其中的代表。

青年韶华队团队成员到瑶绣非遗传承人房春花的“一针一线”绣坊里体验和学习了这一技艺。团队成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房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每一个针法和绣线的运用。他们也拿起绣针,在绣布上小心翼翼地尝试,从生疏到逐渐熟练,一针一线中感受着瑶绣的独特魅力。通过这次瑶绣的体验,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求新求变,非遗文化焕新生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是集瑶族衣、食、住、行、游、购、育于一体的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地体验到瑶族文化。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最隆重的盘王节,文创园的名称由此而来。

园区中,瑶绣文创体验店、瑶族扎染坊、瑶族长鼓技艺展示坊、瑶族银饰技艺展示坊等一应俱全。原本分散在各个瑶族乡镇的非遗记忆或瑶族风俗在这里汇聚,游客可以集中体验非遗技艺、了解习俗文化、品尝瑶族美味、感受瑶乡风情。

文创园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连南的文化振兴,也切实给周边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瑶艺堂内富有瑶族特色的饰品、手链、钥匙扣、手绘公仔、书签、扎染服饰等各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团队成员在与园区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这些文创产品都是瑶族同胞亲手制作成的。园区创始人房欣联合当地绣娘开发瑶族元素文创产品,不仅刺绣工艺得到了传播,绣娘们也能多一个增收渠道,每月增收1000到2000元。

截至目前,文创园先后举办活动超过260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年营收300多万元。文创园在传播非遗文化的同时,也给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此次连南之行,青年韶华队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友谊,更坚定了为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他们将助力连南瑶族文化的线上宣传,通过拍摄短视频、图片、撰写文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连南瑶族的非遗文化和乡村振兴成果。他们会带着这份责任和担当前行,让更多像连南瑶族文化这样的瑰宝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初审(一审):李彪   复审(二审):陈洁   终审(三审):杨洪祥